茶FH体育叶知识关于茶具中青花瓷、汝窑、柴烧的知识有哪些?
栏目:茶具知识 发布时间:2023-06-18
 有朋友问道:“柴烧除了满满的手工定制逼格以外,就没有其他腔调了?  在说柴烧前,先提一下日本民艺运动之父柳宗悦,他认为“材料既是天籁”——材料中凝缩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因素。人们本要尊重材料原本自然的样貌,即“自然的奥义”。  在科技水平已相当发达的今天,还去提“道法自然”似乎有点儿老不死的old fool之嫌,要说的不好,指不定就能被喷成玄学。科技已经给人类带来太多物质幸福,但这就是

  有朋友问道:“柴烧除了满满的手工定制逼格以外,就没有其他腔调了?

  在说柴烧前,先提一下日本民艺运动之父柳宗悦,他认为“材料既是天籁”——材料中凝缩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因素。人们本要尊重材料原本自然的样貌,即“自然的奥义”。

  在科技水平已相当发达的今天,还去提“道法自然”似乎有点儿老不死的old fool之嫌,要说的不好,指不定就能被喷成玄学。科技已经给人类带来太多物质幸福,但这就是人类的全部了吗?我知道对于大部分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国人来说,德先生和赛先生(民主&科学)才是他们最需要的。但对于部分已经认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呢?赫胥黎曾写过一本《美丽新世界》,讲述的就是科技接近完美状态的时候的人类生活。那时候的人类就完美了吗?

  嘛,德先生(民主)和赛先生(科学)我们是必须要的。认识了他们之后,我们仍可以谦卑一点儿。相信科学的同时也可以欣赏自然美景的嘛。因为科技的发展,气烧瓷器已耐用结实。工业化生产的骨瓷亦高效实用。这些进步都是造福更多人类的科技发展,但手工瓷器依然有其灵动的魅力,柴烧的美,便是自然奥义的美。

  现代柴烧一般是直接将坯体不上釉,也不加以覆盖,就让柴木灰掉落在瓷器上,形成其独到的纹理。最初接触这种瓷器,我也是不解的,如果用女人作比喻,彩绘印花的瓷器,就好像在说:“Hey you!check this out!过来看看?我美不美?亲爱的,我美不美啊?”,繁杂的印花,都在不停强调这一点。它是一种取悦的美丽。但柴烧并不如此,她只会默默在那里呆着,你觉得她美,她便是美的,而你越是看,越发现其有很多曼妙的细节。你很想对她说:“哦,亲爱的,你真美。”她低头一笑,不再理你。你却发现她脸上的增添了一丝红晕,越发觉得她更美了。

  认识一个美国老头Jeremy一直在景德镇做瓷器,我常年不在景德镇,有时回景会通知他一声,他就会回复:“oh!welcome to jdz !好像他成了景德镇的蓝光,而我是硬盘……我曾问他:“你觉得做瓷器做好玩是什么啊?”他说:“我最喜欢打开窑门的那一刻,因为你不知道当时你放进去的东西已经变成啥样了。他们就像是我的宝贝一样。(Just like my babies)”其实传统做瓷器的过程里,打开窑门有时就像赌博一样,你不知道结果是什么,就会充满期待。(想到阿甘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)而柴烧更是无法控制的,全靠天意。而工业化生产的瓷器,因为其中会严格要求色彩和温度,在没有开窑门之前,你已经知道做出来的会是什么效果了。

  题外话,Jeremy是个有趣的老头,还记他问:“你有没有吃过Chinese Hamburg?”我还思索着我咋没见过什么小推车写过中国汉堡,他领我过去一看,居然是个卖肉夹馍的……在景德镇有很多外国人在做着瓷器。我记得有部台湾电影提到:“如果你搞摇滚乐,你就要去纽约,如果你学漫画,就一定要去东京。”我把这句台词告诉他们的时候,他们就说:“如果你要做瓷器?那么你一定要来景德镇。”如果有机会,我也想把我认识的在景德镇做瓷器的外国人写一写。我第一次接触柴烧和民艺,是由外国人在烧烤摊告诉我的……

  柴烧“这个词在近些年被炒的比较火,就算没有接触过,大家多半也有听过,我们店里经常会有人冲进来问:“你这是不是柴烧啊?”类似的问题还有:“你这有没有汝瓷啊?啥窑口出的啊?”、“你这有没有官窑啊?”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,总少少有些无力。一般真要找柴烧、汝瓷的人不太会问,问的人其实也不大会买,官窑这种东西只能找博物馆……

  首先介绍一下柴烧的基本资料,古代烧瓷器,除了柴火也没有什么其他能烧,所以古代的瓷器都用柴烧。景德镇属丘林地带,旁边都是山,山上长满了树,砍也砍不完,山里也全是土,还是高岭土,挖也挖不完,这设定,简直了!因此柴窑一直持续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才结束:“景德镇因其保守传统,五十年代以前一直没有人敢于在景德镇建造煤窑,1956年、1957年方形倒焰窑和圆形倒焰窑分别研制成功并顺利投产,到1959年圆形窑在景德镇已经非常普遍,至1965年已经拥有135座圆形窑,达到了解放初期景德镇全部柴窑的容积,柴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”(柴窑、煤窑、气窑的演变),80年代开始,景德镇才开始使用气窑:“当时有一家新加坡窑炉厂家“南光公司”在景德镇推广“梭式窑”这种现代液化气窑。“(柴窑、煤窑、气窑的差别)

 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,煤窑是柴窑的进步,气窑是煤窑的进步,所以现代制瓷普遍选用科技上最先进的气窑(电窑一般仅用作素烧,温度低)。柴烧不仅浪费薪柴,而且必须有人在窑口旁边守着,温度不够得立刻添柴。(据说以前景德镇烧柴窑的师傅都是守着窑口吐口水,看口水蒸发速度判断温度……)

  那为何还有人会烧柴?就像在日本有些讲究的料理店煮米会使用稻薪,为什么不选择煤气?除去逼格的原因,就是实际效果的差别了。现代柴烧依然存在,我个人看到的原因有两点:一是市场需求,有位嗜茶之人想要买个茶器,市场上一件衣服都三位数起跳,这天天用的茶器不上四位数好像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小爱好?这时候他就需要柴烧的价格了;二是柴烧有别于气烧的特点:古时候柴烧都需要用东西盖住瓷器(匣钵),防止柴灰落在瓷器上,现代柴烧一般不盖瓷器,他们追求的就是柴火自然落灰的质朴痕迹,谓之返璞归真。另外之前有喜茶人说过柴烧泡茶的口感与气烧有差,这个我就不评论是否如其所言,口感这东西,每个人感受不一样。(btw,有些专业仿古瓷为了效果也会用柴窑。)

  为了简化摆一下我自己的立场,作为一个面对大众的中端陶瓷商贩,我不会向多数顾客推荐柴烧,自己用柴烧,店里会摆几个柴烧以备顾客问起,卖了添,没卖继续摆着。我不建议大家都非柴烧不买FH体育,有需求就买,买了好好爱惜。(大家要爱护树林,多少柴才烧的一窑,制瓷人守着柴窑日夜添柴也很辛苦。一般景德镇气窑都是有专门师傅管理,要烧只需付了钱自己装窑就可以,自己建柴窑比搁气窑叫师傅烧辛苦多了。)

  引用一段写柴烧的文字:“十几天烧窑的过程里不能离开,晚上要睡在窑边,两三分钟就要投一次柴。一窑要烧5000公斤柴,全靠他和妻子两人不断地把柴分成小块,五根十根,在十几天里不断地投进去。1200~1300摄氏度,更要不断地24小时投柴,在极高温度下连续作业更加困难。”

  具体柴烧的时间和消耗,我没有深入了解,网络上的资料不多,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我一下。据几位制瓷的朋友说,一般情况都要烧3天时间的,大家轮流看着。投柴升温,烧到一千多度,烧几小时还需要等温度慢慢冷却。升温降温都需要技巧,整个过程都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守着窑口。

  柴烧只是烧制的一个手段,不能成为判断瓷器好坏的标准。普通键盘也有做的好的,机械键盘也有屎的。相对于气烧柴烧的区别,我认为器形更为重要。好的器形+柴烧=精品A,好的器形+气烧=精品B,差的器形+柴烧=次货=差的器形+气烧,市场定价A会比B贵,毕竟柴烧难度高。在大部分情况下,只有具备了一定制器造型功底的人才会去建柴窑,每烧一次柴烧都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,柴烧的客户群是嗜茶人,每天都要用的,东西做的不好,用用就自然用出来了。

  第一次接触到出水断水的概念,是我开店的第一年,某一天隔壁老板娘来串门(老板娘微博@什物南京感兴趣的自己关注,东西很赞。),她主营日本产品,包括瓷器。她是过来照顾我生意的,顺便拿起一个影青刻花公道(公道杯是由茶壶倒出来分到各个茶碗的分茶器,因为要平均分配,自然要公道一些啦。而且有些茶不宜久泡停在壶里,公道杯算必备良品。),叫我倒了一些水在里面,又从里面倒了出来。她笑了笑说:“东西做的蛮漂亮的,就是出水还不够完美。”一是水流线条不够顺畅,二是在出水口会有水珠倒挂回流。下图是一个好公道杯的例子,就是简单的“出水”“断水的概念”

  公道出水口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其水流和是否回流,茶壶的壶嘴高低形状也是同样重要,一般来说,公道和壶嘴锐利会比圆钝干净利落。壶嘴高低和器形就要整体来看,建议大家挑选茶器的时候,可以把水倒进去试一试水流的效果,看看回不回流。而不仅仅止步于外观样子。这些细节,是一个壶你用的顺不顺手的决定因素。而这些细节,往往是最难做的。

  (非常谢谢大家的鼓励,继续写一下青花。个人水平限制,尽量言之有据,如数据有误请大家指正。)

  景德镇之所以能在陶瓷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角色,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青花瓷。青花料主要成分是“钴”,在拉坯成型修坯晾干后直接绘制于坯体上,而后才上釉烧制。

  介绍十分详细,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的制瓷分工很细,一般专人拉坯仅拉坯,修坯仅修坯,画坯也仅画坯,类似流水线的分工协作。)

  近几年大家耳熟能详应是元青花(例“鬼谷子下山”),而后清三代(康熙、雍正、乾隆)的工艺已十分成熟,加之三代帝王都好瓷,不惜重金在景德镇发展官窑,制作出来的青花技艺在历史上已达到顶峰(仅技艺的顶峰,不包含美感)。

  历史记载的青花瓷发源地既不在景德镇,也不是元代,而是更早的唐代,但那时的青花仅是昙花一现,迅速就衰败了。一般说法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。而后宋代也曾出现过青花,普遍认为宋青花和唐青花无传承关系。同样的,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浙江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。

  为何青花瓷两次登场都迅速衰落了?没有找到史料记载和讨论。个人猜测:因为唐宋时瓷土烧出来太黄,不美。

  景德镇之所以能在五大窑后崛起,一方面是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带来的工匠和技术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景德镇得天独厚的高岭土。那时不像现代,那时对瓷的追求是“白如玉”,景德镇的高岭土不仅色泽白润,烧成也稳定不易变型。(元青花瓷的胎采用了“瓷石+高岭土”的二元配方,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,烧成温度提高,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。)蓝黄的青花不美,蓝白的青花效果就出来了。

  元代青花料主要分国外进口和国内自产,官窑多用进口。(官窑就是上供给皇室,千里挑一,建窑烧制都由皇室出钱,待遇丰厚。民窑一般为大众用或出口,制作出来的陶瓷不如官窑精细。)

  前两年秋冬,上海博物馆曾经举办过元青花展,几乎把元青花珍品都聚集一室了。还记得那时

  和我两个人赶早七点的火车从南京去上海看展,小步曾说:“元青花就像勇敢的少年”。元青花大改了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,以鲜明的视觉效果,给人以简明的快感。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,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,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。

  明代青花和风格介于元的狂野豪迈和清代秀丽精巧之间,郑和下西洋,带来了外域的青花料——苏麻离青。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。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,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,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。

  明代对于传统青花的继承就不细谈了,搬出个有份量的明代硬货镇场子——斗彩鸡缸杯。

  陶瓷可以分为釉上彩(例粉彩)和釉下彩(例青花),釉就是瓷坯表面包裹的一层类似玻璃的物体,青花是在坯体上绘画然后上釉烧1300度,因此青花是典型的釉下彩。而釉上彩在瓷坯上釉、烧制好了之后再在绘制,烧成温度一般在600~800度,烧高了颜色就不行了。既然如此,斗彩一个釉上一个釉下,如何做在同一个瓷器上呢?

  然后再釉上彩,这彩还不是一次上完,这鸡不是有黄色有红色嘛,先画黄的,再画红的……最后出来这么个小杯。

  (先存这么多,清三代写完后还想写国外对于青花的继承和发扬。然后写现代手工瓷和工业瓷的青花。最后再给大家选购青花一些实用建议。内容会很多,对于主楼的问题可能有点过多茶叶知识,就当自我学习,练笔+完善理论的过程。其实前面的可以略过不看。对大家而言最重要的也只是实用购买建议,估计最少也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了。边写变学。)

  关于诸多跑题的理解,特别增加说明,回答中的图片,除了那个所谓的“柴烧”,其它的所有瓷器,按照烧窑的燃料分类,都是真正的“柴烧”,其中的分别FH体育,各位自行琢磨吧o(╯□╰)o

  由于题主无有明示,姑且将问题发问对象限定于入门级,若是高来高去的半仙可绕行。

  1、青花瓷以景德镇产最为多见,实用器多在20~100元(茶杯、盖碗)以内,走精品路线的多在数百、上千甚至更贵,中间价格的巨尴尬。

  2、青瓷算是个大系列,龙泉青瓷、汝窑、官窑均系青瓷系。(注:若以要口论,没有任何一个窑口是传承至今的,故而纠结于此无必要)

  4、柴烧是柴烧,柴窑是柴窑。那个啥“柴荣秘制”云云是柴窑,而柴烧,是下面这类货(图片引自百度)。

  个人非常反感此类茶具,多为文青装13之用,此类茶客大多基本常识缺缺,多用“禅茶一味”等烂俗切口掩盖其无知。

  5、入门茶具推荐实用级青花瓷或德化白瓷,个人感受,青花瓷发香更好,德化白汤感更佳——当然,若感受不出,可以当这一切都是巫术o(╯□╰)o

  6、建盏之类不推荐入门之用。平价的巨烂,得宜的巨贵,等钱包品味两相宜了可考虑再玩(只有前者达到了亦可)

  7、青瓷系的茶具,适宜做品茗杯或公道,若做茶壶太过闷茶(瓷器做茶壶真真不灵),若做盖碗太厚,温度变化系数不佳(装13倒是不错),不如德化白瓷或青花瓷的。青瓷中的仿汝由于前述问题,不推荐购买。官窑系的精品忒贵,入门者不推荐。

  兄的实名反对,我举四肢表示支持——我支持您拥有表达各人意见的权利,正如我在文中注明的,我对于柴烧的态度是“个人非常反感”。

  审美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儿,我反感的柴烧,不仅仅是那一张,不过既然是我不喜欢的,就不会有兴趣找一大堆图来发不是?

  知乎上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把“实名反对”挂在嘴边了?但凡一个要脸面的人不都应该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么?

  如果您的性别与您在知乎所登陆信息一致,那么恭喜您,从您开始耍流氓的那一刻开始,您就赢了。

  这里说的柴烧是狭义的柴烧,不包括喷灰电窑的假柴烧,也不包括装匣钵不落灰的柴窑陶瓷器。

  首先,柴烧的发色和质感是不取决于人的,只取决于火和灰,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最终成品的方向,但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。其次,柴烧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表现形式,器型推崇极致的简单古朴。这两点就导致在评价柴烧的艺术成就时,着眼点和欣赏角度和大家熟悉的评价青花粉彩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。可以说,从技法的难度和工艺的复杂性来讲,柴烧和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茶瓷没有办法比。但是,从成品的多样性,出现极致窑变效果的几率来讲,柴烧器带给人的惊喜与随之带来的,因人而异的想象空间,远比任何一个窑口的茶瓷都更加丰富。

  换句话说,相比机关算尽几乎接近工业品的现代茶陶们,柴烧“器本天成,妙手偶得”的色彩要更浓一些。

  柴烧的魅力在于质感,一种经历了自然风化的,非常柔和的光感和手感。不建议看图买柴烧,数码相机传达出来的更多是色彩,区别可以参考黑白胶片的丰富层次感与数码单反的层次感的缺失。至于很多人吐槽柴烧粗陋,柴烧的点就在于素朴,如果接受不了素朴,柴烧首先就不是你的菜。

  很多文青爱柴烧,我是理解的。柴烧可以说是孤品控的首选,绝对的独一无二,方便彰显自己的审美趣味。

  刚刚开设了专栏“蝉室”,后面陆续会上一些茶和茶器的文章,还请有兴趣的各位移步,谢过。

  靳东演的《鬼吹灯》精绝古城里面,他们去打将军的大粽子,胖子连连拿起古墓里面的罐子朝大粽子扔过去。胡八一说古墓里的瓷器可值钱呢!胖子后悔自己扔了几个罐子摔碎了。胡八一又说那都是陶的,瓷器值钱,陶不值钱。

  现在所称的柴烧,多数是指日本侘寂审美体系下的陶瓷作品,与我国古代追求的审美风格是不一致的。

  柴烧作品表面并不施釉,通过自然草木落灰以及温度和火焰的流向,在陶土上留下印记。

  柴烧是一种由火形成的美,只要你观察就会发现,柴窑烧成作品的颜色、形状和肌理千差万别、耐人回味。

  任何类型的器皿都有美丑之别,不能用一个矮挫丑的黑罐罐就把整个柴烧都给“代表”了,看不下去啊!!!

  明天找个时间专门说说青花瓷和汝窑,包括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窑口,还有志野(这个也是我们的特长啊)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  志野烧,起源于16世纪的日本。是一种融合地方性松散质地的黏土、一种简单的长石釉和一种独特烧成技法(烧窑时间和降温时间都很很长)于一体的陶器。

  桃山时代的志野陶历来最为人喜爱,白釉完全以长石为原料,厚而温润,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“火色”和橘皮状的“棕眼”。

  志野的釉色变化丰富,基本无法用人为去控制,然而这种自然地表达,却处处体现了作者手作的痕迹,极富人情味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,传世文物极少,窑址长期未能发现,但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却一直未断。(这货就是一个传说啊,哥早已不在江湖,江湖却处处充满哥的传说。)

  如果用1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,釉中含有稀疏的气泡如晨星般寥寥无几,故曰“寥若晨星”。釉色天青,深浅不一,釉质莹润,光泽内含,上有细密开片,俗称蟹爪纹。

  蔡晓芳被称为当代台湾官窑主人,以仿古瓷而著称,超过30年以上的仿古瓷烧制经验,其烧制的仿汝窑,当代无人出其右者。

  图片是网上找的,我也没有蔡晓芳的茶盏,自己也不是很喜欢这类器皿。当年瓷器烧制难度大,规整的器形,无暇的釉色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,现在都换了气窑了,这些都不是难度了,虽然还是烧不出汝窑的效果,但是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了。FH体育

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